翻译自Outside of the boot专栏作家Albin Sheqiri的文章,Albin Sheqiri是拥有欧足联B级证书的教练,对足球充满热情,热衷于研究战术,同时为某家瑞典第四级别联赛球队效力。

身为战术专家的Albin Sheqiri对意大利队在2016年欧洲杯上所采取的战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虽然他们止步八强,但在足球世界,被铭记的并不仅仅是最终的赢家,那些给观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球队同样不会被忘记。孔蒂的意大利队就是个中代表,他们不但征服了我,也打动了整个世界足坛。

由于国家队集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很多国家队往往缺乏清晰的整体站位结构或者体系,攻防两端都混乱无序,更多只是靠球员个体的能力。

然而,孔蒂打造出的却是2016年欧洲杯最具整体性的球队,在我看来,也是这届欧洲杯最棒的球队。

“在我看来,意大利队就像是马竞和巴萨的混合体”——哈维在意大利两球淘汰西班牙后这样说。

担任尤文图斯主教练期间,孔蒂便在绝大多数时间让斑马军团使用532阵型,同时将博努奇、巴尔扎利以及基耶利尼这3名中卫作为球队核心,执教意大利国家队后,他将这种战术移植过来,意大利后防的BBC组合同样在队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洲杯之前,最令我吃惊的是孔蒂的选人,意大利队缺少顶级中场,维拉蒂和马尔基西奥均因伤缺席,相反,孔蒂招入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草根。

“缺乏激情,会让我感到愤怒。要踢球,首先要热爱这项运动,投入非同一般的热情。如果我看到球员们全无热情,在场上散步,在训练中尽显疲态,我就会非常生气。”孔蒂谈及球员的态度和热情。

意大利队的352或者说3142阵型

实战中的3142

意式防守

观察这支意大利队,你会发现其防守紧凑的传统,尤其是对控球人的限制非常到位。由于他们采取的是区域防守策略,因此,团队协作意识极强,不过,在整体战术框架内,仍然不能排除对对方重点球员的特殊照顾。他们在水平层面的防守非常紧凑,垂直层面也总能够拒敌于危险地带之外。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意大利竟然能够仅用3名中前卫,就覆盖住水平层面的防守空间。很少有球队能够从中路打穿意大利的防守,由于意大利队对于球的限制非常到位,他们总能够迫使对手从中路移到威胁性较小的位置,比如两翼。这让他们可以更加便利地以造越位或者包夹的方式,重新拿回控球权。

从第一道防线开始就对对方施压,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任务是不让对手在中路找到穿透本方防线的机会。因此,他们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地覆盖对方的中路传球路线,以积极的跑动和逼抢,迫使对方轴心球员无法从容组织(比如对阵德国时的克罗斯,以及对阵西班牙时的布斯克茨)。他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逼迫对方将球分到两翼或者向回传球。

意大利队的5人防线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彼此间补位,尽可能地避免空档出现(后面详述)。

意大利532阵型中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防范的是对方位于中路的控球球员,截断对方在中路的传球线路,将两翼留给对方。

这是意大利532阵型中第一道防线防范对方中路控球及覆盖中路空档的又一种情况。如果第一道防线的逼抢取得成功,则后面几道防线的任务就会轻松许多,这充分显现出整体区域防守的威力。

意大利的532阵型让球队的各条线无论从水平还是垂直层面都保持得非常紧凑,这再次证明孔蒂封锁对方中路传球线路、迫使对方走边的策略。

因为意大利的防守总能够做到整体移动,压迫对方边路进攻球员的任务往往交给左右两名中前卫球员(贾凯里尼和帕罗洛)。

触发压迫对方边路的扳机往往在对方中卫给边卫传球的那个瞬间,意大利队球员往往能够在实际上前逼抢之前,就覆盖住可能出现的空档。当意大利的边中前卫(比如贾凯里尼)上前压迫对方的边卫球员,他会根据场上的具体形式,尽可能地截断对方的所有传球线路。边中前卫在压迫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是,迫使对方球员回传,或者继续在边路向前输送。这取决于这名中前卫压迫对方边卫时具体的身位。

当贾凯里尼担负起压迫对方边卫的角色,意大利其他球员则会根据球以及贾凯里尼的位置跑动。我希望你观察最靠近球的意大利前锋(埃德尔),他在意大利整体防守移动中负责盯防可能给对方可能给边卫提供帮助的那名中前卫,这就避免了对方通过中路打出配合的可能,甚至迫使对方重新组织进攻。

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贾凯里尼不但要担负起逼抢赫韦德斯的任务,还要迫使他不能往可能出现的空档处送出传球。

当一名边中前卫上前压迫对方的边后卫,意大利整条防守线都会做整体横移。更有趣的是德罗西的位置,他往往会与上前逼抢的中场队友形成对角线。这种对角线站位能够让意大利3名中前卫的防守效果达到最佳,在防守或者覆盖空档时,在垂直层面保持足够紧凑的阵型,填补后防线以及中场线之间的缝隙。如果德罗西跟上前逼抢的队友平行站位,则对方可能利用直线传球瞬间穿透意大利的中场防守,这样一来,防线就可能直接受到打击。

孔蒂子所以选择使用3中卫体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拥有当今世界最强中卫中的3名。博努奇、巴尔扎利以及基耶利尼都是世界顶级中卫,在防守乃至进攻端都能够有所贡献。

当对方真的找到机会,从中路打穿意大利队的中场防守,3名中卫的任务就是将对方的传球效果减到最低,通常采取人盯人的方式,或直接断下皮球,或者迫使对方回传。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一名中卫离开自己在防线中应该占据的位置,防线其他球员便会回撤补位。

这都是为了不让对方创造出空档,给意大利队禁区附近的防区构成威胁。有很多情况,博努奇前移断球后,随即发动反攻,德罗西则回撤补到中卫位置,以保证阵型的平衡。

意大利对阵西班牙时,孔蒂较多地采取这样的防守策略,不过,对阵卫冕冠军的比赛,意大利队中后场的整体防守策略与以往有所不同,这导致意大利队屡屡出现组织失当的情况,让西班牙球员能够找到意大利队两条线之间的空档,从而创造出进攻机会。

西班牙希望两名边卫能够推进到前场,给边锋内切到中路接球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意大利的两名翼卫必须经常与西班牙边卫一对一PK,离球最近的中卫则要负责对付内切后的西班牙边锋。孔蒂不希望自己的翼卫球员在边路面对1V2的不利局面,这就使得基耶利尼及贾凯里尼经常离开自己的位置,到边路参与协防。

最重要的或许是意大利两名前锋的防守任务,他们的逼抢如果能够收到实效,则中后场球员的的防守压力会相对变小。埃德尔和佩莱的位置都靠近对方距离球最近的那名中前卫,同时根据球的位置不断横向跑动。这基本上能够排除对方通过这名中前卫发动中路进攻的可能,因为在意大利队的532阵型中,当贾凯里尼上抢德罗西补位,意大利队3条线之间仍然会出现缝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孔蒂会让他的两名前锋适时填补空档或者补队友的位置,尽可能地迫使对方从边路发动进攻。

埃德尔和佩莱联手对控球球员实施压迫,迫使比利时中卫将球传给边卫。

贾凯里尼压迫希曼(持球的比利时边卫),德罗西在他身后覆盖对角线位置,埃德尔则试图回撤,阻断希曼将球传给最近中前卫的线路。

适时变阵442

意大利队防守对方边卫的另外一招,是让翼卫球员而不是边中前卫上前压迫对方边卫,让边中前卫只是专心填补空档。这一变招并不经常使用,只是更高位逼抢时采取的权宜之计。

这一变招使用的具体情况是:一旦锋线球员来不及及时横移,整体的水平移动潜在地造成边路防守出现“薄弱一环”,此时,翼卫球员则会上前压迫对方控球的边卫。

翼卫球员上前逼抢时,原本负责该任务的边中前卫则会向边路扯动补位,但这样会导致意大利中后场两条线之间出现缝隙。此时,意大利的阵型暂时变成442。比如,坎德雷瓦上前逼抢对方边卫,巴尔扎利位置前移,填补两道防线之间的缝隙,同时盯防对方内切的边锋。

这只是意大利弥补三条线防守间隙的应急措施。

那么,为何采取532防守阵型,而不是意大利较为传统的442呢?在我看来,答案是5后卫防线能够更好地填补两侧的空档,这就意味着在孔蒂使用的532阵型中,右侧的巴尔扎利和帕罗洛、左侧的基耶利尼和贾凯里尼,能够分别联手担负起球场左右两边的防守任务。这就意味着,532阵型能够创造出更好的防守结构,弥补可能出现的空档。在俱乐部维度,马竞在欧冠赛场对决拜仁时,就采取这样以站位为基础的防守策略。

高位压迫的变体

“我们进攻时,往往由5名球员执行,以前总是只用4名球员参与进攻,但现在是5名。进攻5人,防守5人。”

“我刚刚执教尤文图斯时,想要采取424体系,然后,我们签下了阿尔图罗(比达尔),我意识到,与其使用双边锋,不如采取三中卫。”——孔蒂谈自己的战术理念和阵型

2016年欧洲杯之前,孔蒂也曾经让意大利队采取过343及433阵型,这足以说明他并不会局限于一种战术理念,只是根据账下球员的特点,以最适合的阵型,执行自己的战术思路。从战术层面来讲,他的战术灵活性极高,总能够针对不同对手,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

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便是绝佳的例子,孔蒂采取高压战术的同时,更加清晰地加强对对方重点球员的关照。这样做固然有其弱点,但也迫使西班牙采取更多的长传及直传,无法更多地利用控球发动地面进攻。当然,高位逼抢只在对方防守的1/3区域进行,也就是说,当在本方半场防守时,意大利仍然采取区域防守策略。

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孔蒂深知西班牙的两名中卫位置会偏向两侧,让布斯克茨回撤到两名中卫之间,作为全队组织的轴心,孔蒂则安排3名球员组成第一道防线,对西班牙球员实施逼抢。因为西班牙采取433阵型,当布斯克茨遭到盯人防守,中场只剩两名球员;这两名中前卫经常会受到帕罗洛及德罗西的盯人防守,这取决于他们是否试图支援或者组织进攻。

当西班牙队在后场组织,佩莱会负责盯防布斯克茨,埃德尔和贾凯里尼则逼抢西班牙两名中卫。如果西班牙队边卫试图参与进攻,意大利的两名翼卫则会及时顶上来。这样的团队逼抢方式,使得西班牙球员较多地采取长传发动进攻。

进攻哲学

最让我感到吃进的是,意大利队实际上会有目的地优先采取控球战术。这就意味着孔蒂会优先采取控球的途径,充分利用对手的组织失当,创造出进球机会。他们总能够通过绝佳的跑位,找到对方3条线之间露出的空档。

即便对阵采取高位逼抢的球队,孔蒂也要求球员们优先采取控球的方式,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进攻,尽可能不要选用长距离的传球。采取3142的阵型,加之控球的思路,意大利队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灵活性,能够轻松地从肋部或者两翼撕破对方防线。

3142阵型的意大利队在控球

孔蒂的理念是,只要他们在对方的中后场得球,就要采取较为直接的进攻方式,意味着他们要采取快速的传递配合,为的是趁对方立足未稳,祭出致命的直传,或者利用两名翼卫的前插,送出传中或者回做。

我们经常会看到,贾凯里尼和帕罗洛(两名边中前卫)不实际参与到进攻组织的过程中去,他们的站位比对方的中场更加靠近边路。

孔蒂希望采取这样的方式,让边中前卫协助翼卫,在边路形成人数优势;与此同时,两名前锋的位置非常接近中路,牵扯住对方的两名中卫。此时,孔蒂会让他的边卫尽量前插,甚至交叉换位,变身完全自由的进攻型翼卫。

采取这样的站位,孔蒂的球队在进攻时总能够形成人数优势,比如,对阵4后卫球队,意大利队能够获得6对4的优势。同时,从逼抢的角度来衡量,他们总能够在第一道战线形成人数优势,比如3抢2。

中前卫出现在肋部,德罗西扮演轴心,注意两侧翼卫的位置,他们真的能够形成人数优势。

通过这样的站位,孔蒂希望找到更多直接的途径,从边路打开缺口。这就意味着,你经常会发现意大利球员能够将对方球员带离原本的位置,在关键的进攻区域找到本方处于防守空档的球员。

这就意味着,意大利队很少会在对方防线前长时间控球,但在进攻时采取更加直接的方式,以更加快速的传递、更加积极的穿插跑动,打乱对方的防守。进攻的效果取决于哪名球员在哪个位置得球。这种直接的进攻方式得益于意大利队在局部的人数优势,总能够给对方防线造成最大威胁。

你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进攻发起阶段,BBC组合加德罗西并没有受到本方球员的过多支援,其他6名球员都处于进攻的位置。当然,其他球员回撤支援的情况也有很多,这取决于对方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开始逼抢。

意大利队从布冯开始发起进攻,红圈内是3名中卫,黄圈内是贾凯里尼和帕罗洛。

采取上图的站位,当然能够给后防球员的出球提供更多的选择。但你会发现,意大利的翼卫能够牵扯住对方的边卫,因为西班牙踢433阵型,其边锋球员会对意大利的两名边中前卫实施逼抢,因此,孔蒂会让两名边中前卫尽可能地拉到更靠近边线的位置,从而迫使西班牙只能采取下面两种方案:

一是任凭意大利处于空位的一名中前卫带球突进;二是派出一名中前卫专门盯防该位置的意大利中场。

不管西班牙队采取哪一种方案,意大利队都握有优势,由于西班牙的中路防守紧凑度不足,意大利能够轻松地寻觅到直传致敌的空档,为锋线球员的前插创造机会。

BBC组合及德罗西在进攻方面都具备相当的造诣,意大利队往往能够高效地突破对方的前两层压迫,通过成功的直传撕破对方防线。

我在前文提到过,不管对方采取怎样的逼抢方式,意大利队都会采取控球的途径,突破对方前移的第一道防线。传球的方式往往会让对方实施逼抢的进攻球员疲于奔命,3名顶级中卫对付对方两名前锋的逼抢也总是游刃有余。

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以及意大利中卫的灵活站位,他们总能够通过彼此的协作,找到撕破对方第二道防线的方法,从而将球输送到前插的队友脚下。由于翼卫的大幅度前插以及边中前卫的撤边,意大利队往往在边路有较多的传奇选择。

孔蒂要求德罗西作为中卫的稳定传球选择,因为这会导致对方聚焦于他,试图限制他在比赛中发挥作用。一般的途径是,采取4中场站位,让两名球员去围抢德罗西,这就意味着,德罗西一人能够牵扯两名对方球员的注意力,从而使意大利队能够取得位置的优势,更好地利用中前场出现的空档,边中前卫总会得到前插的机会。

我们会发现,即便在人数上处于劣势,意大利队也能够利用位置结构的优势,快速将战火蔓延到对方腹地。

意大利队在进攻组织初段,先通过耐心的控球以及灵活的跑位,找到撕破对方防线的最佳方式,意大利队总能够利用位置结构的优势,引诱对方一名球员离开防守位置实施逼抢,然后第一时间利用这一空档。而在进攻1/3区域,意大利队的传球则更加直接和快速,充分利用其局部的人数优势。

孔蒂进攻哲学中的两大战术因素是帕罗洛和贾凯里尼的跑位。根据对手及其阵型的不同,这两名球员的站位会有所不同,让意大利队在位置结构方面取得优势,最终在对方防守阵线之间找到处于空位的本方球员。

直传制敌

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两名边中前卫的角色非常灵活,他们总能够在撕破对方第一道防线、创造进攻选择及空档时起到关键作用。

在足球世界,最高目标就是比对方多进一球(前提是你希望赢得比赛)。考虑到球门所处的位置,最有效的传球往往是输送到对方防线身后的直传,而且传球的终点越接近对方球门越好。当然,致命一传在比赛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

对于意大利队而言,首选是通过直传找到身处对方前两道防线之间乃至第二道防线身后的空位球员,尽可能地直接将球传进对方腹地。贾凯里尼对阵比利时队的进球是绝佳的范例。

如果没有直传的空间和机会,意大利队也能够通过其他选项创造进球可能。比如通过位置结构的优势,迫使对方球员失位,从而开启中路传球线路。

由于进攻端局部的人数优势,意大利队总能够在对方的中场与防线之间找到空档,通过传球创造出理想的进攻效果。

另一个较为普遍的变体是首先由翼卫接球,斜塞找到回撤接球的一名前锋。这种变体非常有趣,因为鉴于第一脚直传找到的是本方翼卫,对方的边卫可能及时前压逼抢,而对方离球较近的中卫则会补到边路,这样就让接球的本方翼卫有足够的空间送出斜塞,将皮球输送到回撤的本方前锋脚下。

2016年欧洲杯期间,意大利队面对任何对手,这一招都非常奏效。

防守反击

丢掉球权的瞬间,往往是球队防守最容易被撕破的时刻,孔蒂当然不会忽视这一点。意大利队总能够在机会出现时第一时间发动快速反击,通过迅疾的传球,利用进攻型翼卫的站位以及中前卫的直线跑动,充分利用对方的组织失当。(佩莱本届杯赛的两球都是这样打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