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让王军宁坚定了把马术俱乐部落在房山区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这里是北京到清西陵的必经之地,当地有一个五百年不干涸的圣泉,在清朝乾隆时期,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多次前往清西陵期间,曾经多次驻跸在当地,留下了很多题词和诗赋,大大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气息。所以当王军宁把俱乐部落地、建成之后,他坚定地将圣泉这个元素加入自己的俱乐部名称之中,把新生的它命名为“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并着力经营,让圣泉随着俱乐部的发展和在国内的征战,享誉国内外。
在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上,王军宁也十分注重俱乐部的文化和内涵建设,“俱乐部从2004年建成以来,除了坚持专注举办速度赛马活动和相关的文化配套活动和服务会员之外,为了保证赛马运动的纯粹性,接待的人员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只有赛马马主和专业的赛事人员,还有我的一些好朋友被允许进入俱乐部参观、观赛,参与相关的活动。”因为王军宁相信,热爱赛马、热爱小动物的人都是高尚的人,因此他把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的宗旨和在俱乐部举办赛事的宗旨总结为“人文高尚、马匹尊贵”八个字。而每次在天赐圣泉举办的活动,都以高尚的艺术品鉴赏、音乐会品鉴及其他相类似的、能提升个人品位的活动为主。
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已经拥有完善的马匹调驯、繁育、赛事机制,并且拥有技术力量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完备的场地条件,这一切使天赐圣泉的赛驹在国内各大赛场上屡有斩获,为王军宁获得了众多荣耀。“我们养马,在参与比赛的时候肯定是希望能够获胜,对马是有一种期待,对自己的团队是有一种要求,而这种要求会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果出来前的那一刻,不管夺冠或者落败都会变得理所应当。”正是由于这种心态,为了更好地玩马,也为了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在天赐圣泉得到更多、更好的体验,王军宁在俱乐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十多年来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完善。
据《新世纪体育》报了解,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拥有了占地面积将近500亩的场地,现在有5栋马房、大概有100多个马厩、有一个将近6000平米的会所、有30-40套客房、相应的各种公用设施、餐厅及一些员工宿舍,基本设施较为齐全,尤其是建立马术俱乐部以后,王军宁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完善马匹的训练设施:马圈、遛马机、马匹游泳池和一条1200米的标准赛道。而在这条几经修改的赛道上,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承接了数年的北京市马术运动协会的速度赛马赛事,为周边爱马人士和赛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比赛场地和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周边赛马运动的发展。
借助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这样好的一个赛事平台,王军宁除了举办赛事之外,也利用自身的关系和资源,希望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赛马运动的运营模式。在这里,他举办过由专业艺术人才担纲,内容包括四重奏、笛子和琵琶合奏也有万马奔腾的乐曲、有钢琴伴奏的现代京剧在内的音乐会;也举办过以红酒、学习国际消费、尖端文化为主题的品鉴活动,引领消费时尚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文化品牌的关注和参与;此外,为了更好地与当地浓厚的文化项目相结合,他也积极推广艺术品消费和学习活动,让更多人在享受赛马速度与激情的同时,更好地静下心来,学习一些文化上的知识,提高整个马主和赛马从业人员群体的文化素养,受到了广大参与者的欢迎和参与。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积极支持玉龙马业在山西右玉的赛事,王军宁派遣大量马匹西行参赛,大力支持玉龙马业、玉龙马会及马主联盟的赛事活动。因为多年办赛的经验告诉他,作为一个潜力巨大、拥有情怀的赛事平台,在它的发展之初,需要大量的人参与进来,让它可以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而玉龙两年常规赛的发展,也让王军宁看到了中国赛马人士在这个项目上更好发展的可能性。“两年的发展,首先更多的马主通过这个平台学到了现代赛马的知识,大家都从以前的盲目、不懂装懂逐渐向专业性转变,而这种转变是一种集体提升、集体向好的转变,我很乐意于成为这种转变的推动者,成为其中的一员。”
冬天,随着赛事的减少,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收敛了往日办赛时的喧嚣,王军宁将俱乐部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多地把自己的场地、团队力量和精力转向马匹繁育、马匹调驯和纯血马国产化方向。通过他自己在各个圈子里的推广,让大家逐渐了解了天赐圣泉马术俱乐部是一个可以认识纯血马、认识现代速度赛马的平台。“咱们过去老说的一句话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说事情是一件一件做、路是一步一步去走。我觉得任何速度赛都不能忽视这些中小马主,他们是中国速度赛马将来的希望之一,也是搭建这个平台必不可少的基石。所以我觉得应该重视他们,而且也欢迎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规模和条件的速度赛马比赛。”
文/王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